拜倫.凱蒂-Byron Katie
拜倫.凱蒂是《功課》(The Work)的創始人,她把教大家如何從自己的痛苦中解脫。作為自己一生的工作。在凱蒂的引導下,通過《功課》這個強有力的探究過程,人們發現自己那些有關人生、他人或自己的有壓力的念頭從根本上有了改變,生命從此再不相同。
《功課》基於拜倫.凱蒂對痛苦如何產生和終止的親身體驗,它簡單得讓人吃驚。無論你年齡多大或背景如何,只要有一張紙、一支筆、和一種開放的思想,你都可以做 《功課》。
藉由《功課》,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發現自己痛苦的根源,並從根源上化解痛苦。凱蒂不僅讓我們認識到,世上所有的問題都源自我們的想法;她還給了我們一種開放思想和自我解脫的工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拜倫凱蒂:如何從痛苦的念頭中解脫?
愛上真相能夠帶給你力量
雖然人們常常談論「如何調整」自己的想法,有關的論調也充斥世間,事實上,沒有任何人掌控得了自己的想法。於我而言,我不是放下我的想法,而是用「瞭解」去面對它們,於是它們放下了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拜倫凱蒂:如何從痛苦的念頭中解脫?
愛上真相能夠帶給你力量
雖然人們常常談論「如何調整」自己的想法,有關的論調也充斥世間,事實上,沒有任何人掌控得了自己的想法。於我而言,我不是放下我的想法,而是用「瞭解」去面對它們,於是它們放下了我。
所有想法,就像徐徐微風、樹上的葉片或落下的雨滴那般,是自然而然出現的,透過「反躬自問」,我們成為好友。你可曾同意一滴雨落下?雨滴不屬於個人所有,就像念頭也不屬於個人。所有痛苦的念頭,一旦你能徹底瞭解,下次再出現時,你可能發現它變得有趣,昔日的夢魘如今只剩下有趣或有意思。下次它再出現時,你也許會感到可笑。再下一次,你甚至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。這就是「愛上真相」所帶給你的力量。
找出痛苦背後的想法
所有我們經歷過的壓力,無一不是因為執著於不真實的想法造成的。每個不舒服的感受背後,都存在著一個不真實的想法。「風不該吹個不停」、 「我先生應該同意我」,就這樣,這些想法必然「跟真相爭辯」在先,緊接著,我們才會感受到壓力,然後我們再依著那個感受去行動,造出更多的壓力來。
然而,我們始終不願去瞭解根本的原因——那些想法、那些故事——卻寧可從外境下手,設法去改變別人,或是藉由性、食物、酒精、藥物,或金錢,得到暫時的慰藉,還兀自以為一一掌控得宜。 事實上,我們隨時都會受情緒的打擊而一蹶不振,所以,記住這一點,會大有幫助:任何壓力感受正如一個鬧鐘,善意地提醒你:「你被逮入夢境裡了。」
不論是沮喪消沈、痛苦和恐懼,都是一項禮物,它們說:「請看一看你現在的想法,你正活在不真實的故事里。」而活在不真實的故事里,是不可能沒有壓力的,如果我們不尊重鬧鐘,就會設法從身外尋求改變,想要操控這些感受。通常感受會比念頭先出現,所以我說感受其實是個很好的鬧鐘,讓你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待審查。透過「轉念作業」審查不真實的想法,常能帶你返回你自己的真相里。如果你相信另一個不真實的自己,或活在任何不愉快的故事里,你不可能不感到痛苦。
認清不真實想法所造成的痛苦,你就會自動離開它
當你的手碰到火時,需要別人叫你把手拿開嗎?難道一定要你下決定才能拿得開嗎?不!只要一有燙灼之感,它就移開了。你不必指揮它,手會自行移開的。同樣地,一旦你透過「反躬自問」,認清不真實想法所造成的痛苦,那時,你就會自動離開它。
很顯然,抱有某個想法之前,你沒有痛苦;有了這個想法,你便陷入痛苦里。當你認出想法的不真實,自然就不再受苦,這就是「轉念作業」的功效。「當我有那想法時,我會如何反應呢?」此時,你正在痛灼你的手;「倘若沒有那想法,我將會是怎樣的人呢?」你一看清,就不再受火的燙烙了。
我們在反省自己的想法時,如果感受到手被燙著,便會自然地返回原點,根本無需別人提醒。下一次,當這個想法再度升起時,內心便自動遠離火場。「轉念作業」邀請我們覺察內心的因果關係。一旦認出這個關係,所有的痛苦便會開始自行化解。
「反躬自問」化解你的痛苦
我把「反躬自問」這字眼當成「轉念作業」的同義字。「反躬自問」或「審查」,就是讓一個想法或故事接受「四句問話」和「反向思考」的考驗。多半時候,人們處身在混亂或痛苦的世界,而「反躬自問」正是結束混淆、化解痛苦,進入內心平安的一種方法。更重要的,「反躬自問」能讓我們領悟到,一切答案原來都在我們內,而且永遠都在。
「反躬自問」不僅是一項技巧,它能從內心深處把我們本有的存在真相帶回生命里。練習一段時日後,「反躬自問」便會在你內自行運作。一有念頭出現,「反躬自問」隨之現身,為它們找到平衡,成了它們最佳的夥伴。這內在的夥伴能讓你成為一位仁慈、靈活、無懼,而且幽默的聆聽者,成為你自己的學生,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,既不怨恨,也不批評,更不懷恨,因而活得清澈了悟,自由自在。
到了最後,這種醒悟自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平安和喜悅也顯得那般自然而必然,又密切又牢固地融入你內心的每個角落,進入每個關係和經驗里。整個過程如此微妙,你甚至可能意識不到,只知道過去的你真是苦不堪言,而現在,不再受苦了。你若非反躬自問, 便是執著於一向的想法, 此外,你別無選擇。
內容摘自:《一念之轉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功課》The Work的起源
拜倫.凱蒂三十來歲時患上重度的憂鬱症。有將近十年的的時間,每況愈下,她陷入絕望、憤怒、自厭的情緒中,一度想要自殺。最後兩年,她幾乎不會離開臥室半步。
1986年二月份的一個清晨,她體驗到從此改變她一生的了悟。有很多方式來稱呼這種體驗。凱蒂稱它為“覺醒於真相”。
她說,在那時間靜止的一瞬間,我發現,當我相信自己的想法時,我感受到痛苦,但當我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時,我不再痛苦。這是所有人都感覺到的,自由就是這麼簡單。我發現痛苦是一種選擇,我已經找到了自身的的喜悅 --永恆不變,始終存在 ,連一刻都不會變。每個人內在都常含蘊著這喜悅。
她覺察到造成她的憂鬱症的並不是這個世界,而是她對世界的看法。與其絕望地設法改變世界來迎合自己的想法,她不如質疑這些想法,並藉由接受現實並擁抱現實,體驗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喜悅。結果,一個一度下不了床想自殺的女人,從此對世間萬物充滿了愛。
《功課》,凱蒂的這一套探究過程,並不是從她這體驗而發展出來的。這套過程是在1986年二月的那個清晨,“為了她”與她一起甦醒的。據第一批做《功課》的人說,這套過程改變了他們的一生。從此凱蒂也開始接受邀請,公開傳授這套過程。
自1986年起,凱蒂周遊世界各地,以各種方式把功課介紹給數百萬的人們。比如通過免費的公開活動,在監獄、醫院、教堂、公司、大學、各級學校裡,在週末的工作坊中,以及在她令人驚歎的“凱蒂9天學校”裡。
1986年二月份的一個清晨,她體驗到從此改變她一生的了悟。有很多方式來稱呼這種體驗。凱蒂稱它為“覺醒於真相”。
她說,在那時間靜止的一瞬間,我發現,當我相信自己的想法時,我感受到痛苦,但當我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時,我不再痛苦。這是所有人都感覺到的,自由就是這麼簡單。我發現痛苦是一種選擇,我已經找到了自身的的喜悅 --永恆不變,始終存在 ,連一刻都不會變。每個人內在都常含蘊著這喜悅。
她覺察到造成她的憂鬱症的並不是這個世界,而是她對世界的看法。與其絕望地設法改變世界來迎合自己的想法,她不如質疑這些想法,並藉由接受現實並擁抱現實,體驗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喜悅。結果,一個一度下不了床想自殺的女人,從此對世間萬物充滿了愛。
《功課》,凱蒂的這一套探究過程,並不是從她這體驗而發展出來的。這套過程是在1986年二月的那個清晨,“為了她”與她一起甦醒的。據第一批做《功課》的人說,這套過程改變了他們的一生。從此凱蒂也開始接受邀請,公開傳授這套過程。
自1986年起,凱蒂周遊世界各地,以各種方式把功課介紹給數百萬的人們。比如通過免費的公開活動,在監獄、醫院、教堂、公司、大學、各級學校裡,在週末的工作坊中,以及在她令人驚歎的“凱蒂9天學校”裡。
一念之轉:四句話改變你的人生
作者:拜倫.凱蒂、史蒂芬.米切爾 原文作者:Byron Katie、Stephen Mitchell) 出版社:奇蹟資訊 出版日期:2007年06月01日 定價:450元 |
我需要你的愛。這是真的嗎?:四個問句改變愛的關係
作者:拜倫.凱蒂、麥可.卡茨 原文作者:Byron Katie,Michael Katz 譯者:陳曦 出版社:方智 出版日期:2011年01月25日 定價:280元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