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

一念行者:四念處的修行




一念行者:四念處的修行


問:雖然知道生死是幻,但這個知道根本無法抵擋
對老病死的恐懼,我該如何應對?


答:對待死亡恐懼,乃至一切憂愁恐懼,
最實際、最具體、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,是修行四念處。
沒有比這更具體、更實際、更有效和更有威力的修法了。
四念處法是修行法中的珍寶,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真解脫者,
無有不真實修其法者。今欲得渡生死苦憂,行修其法。



一、四念處的修法,從身體開始,沒有什麼東西比“身體”
更能關係一個凡人的憂愁苦惱和恐懼之心了,
我們人生所有的痛苦,要追溯源頭,幾乎都能找到身體那裡。
因此,假如我們能夠解決身我見-----
有關身體的錯誤感知,人生的大部分問題也就解決了。
因此,佛陀常用的四種禪修對象,將之放到首位。
於萬法中,身體真的只是普通的一法。
我們真的需要以清淨如實之智,一遍遍地觀察它,
思維它,思維它的無常、無我和涅槃寂靜性;
直到徹底、真正接受了身體是無常的法的存在;
直到確實、真正了知身體並非身體、身體並無身體;
直到確實了解身體的涅槃寂靜性。
然後,不待我們真正死去,
我們就已從“身體”這種存在上解脫了。
對身體做功夫,從身體上解脫,
確實應該成為我們修行的第一位法。
一旦真的確實從它上面解脫,
我們就摧毀了苦生起的基礎和主要原因,
就像斬一條蛇,我們從它的頭斬斷了。
所以,諸修行者,欲真真想解脫生死煩惱者,
先實修佛陀第一念處法:身念處法。

二、在身念處法還沒有修好、修到位之前,
如果我們正經歷感受上的苦——
例如,死亡恐懼或其帶來的連鎖反應,我們該怎麼辦?
加修或並修,佛陀所教導的第二大法——受念處法。
一旦真的能接受、降服或看透感受,就能真實遠離、
調伏或摧毀我們苦的主體。
就像斬一條蛇,我們從它的中間斬斷了。
所以,想到死亡,大苦生起,死死看住你的感受。
將你的感受作為此時禪修的對象及主體,
看住它,看清它,看透它,就像用一把慧劍斬殺一條蟒蛇,
不停地將你的洞察之劍插向它的身體,
直到讓它無力掙扎、死去、化掉。
感受在人生的苦中,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和擔當十分重要的職位,
因此對感受的修行,和身體的修行一樣,極其重要,不可輕視。
我們應以清淨如實之智,切實觀察感受的無常、無我之特性,
直到我們抵達涅槃和真正的寂靜。
當任何感受不再成為我們的問題,
修行踏上嶄新的旅程。

三、在基本完成上述兩步修行後,可轉入第三個,
在我們人生的痛苦及解脫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對象心念,
展開對心念處的禪修。
為什麼我們不一開始就強調對心念處進行修行呢?
因為我們的心念太隱秘、太飄忽了。
當我們的覺察不夠清晰,不夠穩定時,它太不容易把握了,
禪修不易產生效果,因而也沒多大意義。
只有以身體和感受為禪修對象進行了一陣子之後,
再來修心念處法,才更有力,效果也更好。
如果把我們內在的苦比較一條興風作浪的黑蛟龍,
我們的身體是它的頭,感受是它的身體,
那麼,心念就是它的心臟或靈魂的起源了。
禪修之時,當我們以慧劍斬了它的頭,毀壞了它的身體,
現在是殺傷它靈魂或心臟的時候了。
心念處是苦產生的中心,當我們能夠攝製住它,
或在這裡消解它,那麼苦就沒有機會生起,
即使生起也沒有力量推動導致苦受的產生。
所以,心念處的修行是在中心處解決問題,修行它意義非凡。
修行心念處,不僅僅是看住念頭,且還要看穿念頭;
即,不僅要看到它,不讓它引起連鎖反應,
也要看穿它的全體虛幻不實性。
禪修之法,從對治開始,到發現和證實無可對治結束。
一種事物,當你認為它是真實的時候,你去對治它;
但當你發現,它根本就不是真的存在時,對治就結束。
對治結束了,但同時痛苦也結束了,
這才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修行,
禪修之法,最終是要達到這一點的。

四、在清除了“苦之蛟龍”所存在的內部環境外,
現在開始清理它所存在的外部環境,
這個環節,便是法念處的修行,
法的修行,就是對影響心的所謂的外部事物進行詳實考察,
以了解它們的本質,從而不被它們所影響。
四念處的修行,實際都是法的修行,
因為它們都是法,身體是一法,感受是一法,
心及它的種種念頭是一法,每種事物都是一法。
當我們能對一法徹底了解,我們就能夠對所有的法了解。
經過對法念處的修行,最終我們只見一法,
最終不見實有諸法分別。


當我們安住在這種認知裡,安住在這種世界觀、人生觀裡,
不解脫是不可能的,因為你感知到不存在、不實有被束縛者,
也不存在、不實有能束縛的事物。
當我們處在這樣的感知中,修行結束了。
唯一的修行便是穩定在這種感知裡。
四念處的修行,從身到受到心到法,
是一個科學的階梯和次第。
來由從對身體的禪修開始,抵達和安住在對法的認知中。
如法生活,是最終的目標和狀態。
在所有的苦中,恐懼是一種苦,
尤其死亡恐懼,是一種大苦。
禪修行者,藉由對四念處的修行,渡過這苦海。

ㄧ念行者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