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

如何迅速進入深睡眠


如何迅速進入深睡眠


“衝澡+睡衣+時間+臥具+曲子”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儀式,能夠傳達給潛意識:“準備好啊,我在等你來!”

失眠:潛意識拒絕上崗

睡覺的時候,大腦並沒有停止工作。醒著的時候,潛意識在休息,意識在勤奮工作;睡著的時候,意識在休息,潛意識在勤奮工作。所以,意識和潛意識只是在不同的時間替我們值班。它們輪流站崗放哨,在特定的時間實現交接。二者交接的時候,會有一小段時間都在崗位上,這就是睡意蒙矓、做白日夢、頭腦不清楚的時候。但是二者不能總是同時在崗,否則,交接就成了大問題。


有人失眠,就有人有嗜睡症。他們睡多久都睡不醒,每天無精打采,提不起精神。所以失眠和嗜睡,其實是同一個原因,那就是它們二者工作交接不順利、不太合拍,而潛意識是個忠厚老實、盡忠職守的角色,能逼得它不好好交接的,一定是非常嚴重的事情。這就像兩個人在玩蹺蹺板,不能順利玩起來,肯定是淘氣的那個人做了甚麼錯事,把節奏、節拍給搞亂了。或者,二者交替值班,還像是盪鞦韆,如果鞦韆蕩不起來,只能是節拍、節奏不對。只要節奏對了,兩人合拍,就能順利交接。


每個人都有自然睡眠、自然醒來的模式,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,因為潛意識和意識這兩位都是祖先傳下來的優勢基因,那些總是因為莫名原因不合、不肯順利交接的基因,都被大自然淘汰掉了。


所以,探尋失眠,不能向意識問:“你為甚麼不肯離崗?”而是應該問潛意識:“你為甚麼不肯出勤?”或者,如果我們想讓它們現在就交接,就得讓它倆都在場,才能促成它們交接。


睡眠質量和入睡同樣重要。睡眠質量與潛意識是否勤奮工作有關。


一晚上的睡眠不是一個穩定的過程,而是由一個又一個波組成的,包括:入睡(又叫輕度睡眠,潛意識接班、意識離崗的階段,此時還能和外界交流,持續約二十分鐘)—慢波睡眠(身體能量開始補充,身體開始修復,排毒啓動,持續兩小時左右)—REM眼球快速活動階段(眼球快速移動表示人在做夢,持續時間很短,此時大腦活動旺盛,最容易醒來,該過程對新知識及新信息進行篩選、過濾,把重要的信息沈澱下來,壓縮打包、編碼、入庫儲存)。一晚上大概可以循環三至四波。


那潛意識在值班的時候,都負責些甚麼呢?它負責把一天的零散信息進行整理、過濾、編碼、貯存,並努力修復身體的細胞,讓肌肉恢復體力;努力地生產能量,給心智能量充電;還要去照顧內臟、血液、免疫系統;還要勤奮地排出體內毒素。比如晚上九點到晚上十一點是免疫系統排毒時間,十一點到凌晨一點的子時,它會督促肝去排毒,凌晨一點至三點就讓膽去排毒,三點至五點讓肺去排毒,所以這些時間,必須是睡著的,或者至少不要讓意識太旺盛,否則潛意識就會覺得自己“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”。只要讓它上崗,它就會拼命乾的。早上五點至七點,潛意識已經把所有的毒素都運到了大腸和膀胱,這就是大腸排毒的時間了,這得上厠所,它就無能為力了,但是看到自己一整夜的工作乾得如此出色,它很欣慰,這時候很願意交接工作,畢竟乾了一晚上也已經很累了。所以,在睡覺的時候,一定要留夠了充足的氧氣啊,否則潛意識乾起活兒來就會覺得呼吸困難。


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由潛意識值班的,另外三分之二的時間取決於潛意識是否好好工作,它做好了工作,一整天你都會感覺良好。有些人睡六個小時就夠了,有些人則需要九個多小時,這都沒關係,因為可能有些人的潛意識比較能幹,花很少的時間就乾完了活兒,使得肌肉的能量重新充沛起來,心智能量充完電了,於是完成了工作,潛意識就可以早點兒下班了。動物的睡眠時間普遍比人少,因為動物沒有前額皮層,也沒有反意志力,其交往也不像人似的這麼廣泛,所以,不用為其心智能量充電太多。嬰兒和兒童就需要睡得更多,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動用前額皮層、鏡像自我來學習,並把新學到的東西儲存在神經鏈里,這都需要心智能量;同時,他們的肌肉也在生長,這需要大量身體能量的補充。


明天起不來怎麼辦?恐懼是有能量的,本來應該是身體能量和大腦活動降低的時候,卻來了更費能量的活兒。

引誘潛意識上崗

關於生物鐘由哪部分大腦組織控制,現在還沒有定論,不管是松果體還是視交叉上核(都位於眉心後,是下丘腦的一部分)控制,它們都是通過識別光線和溫度來進行週期性發放時間信號的。


我們的優勢基因祖先就是這麼生活的。他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隨著光線的強弱變化和溫度的變化,知道自己是該讓潛意識還是意識來值班。


但是,便利的現代生活,晚上也是燈火通明,室內溫度晝夜恆溫,這就讓松果體和視交叉上核無所適從了。如果燈光不能避免的話,那就把窗戶打開吧,溫度降低,生物鐘也知道自己該休息了。


看來最靠譜兒的,就是讓神經鏈幫忙了,讓潛意識的活動與時間建立聯繫。


上床和時間最能形成穩定的神經鏈接,如果連續三至四天都在同一時間上床,那這個鏈接就會形成,我們會在第四天的同一時間里犯困。所以,最好不要在週末睡懶覺,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神經鏈,會被這兩天一下子打散了。


如果時間的生物鐘已經紊亂了,那怎麼辦?這就像一個鞦韆的節奏已經錯了,該怎麼讓鞦韆重新恢復節奏呢?我說,第一步應當是抓住鞦韆,讓它停下來,到了它該蕩回去的時候再鬆手,這樣就可以重新恢復節奏了。甚麼時候抓住合適呢?得抓住醒來的時間點。如果要重新建立新的時間生物鐘,就連續三天在同一個時間起床,如此,三天即可形成一個新的時間生物鐘;甚麼時候趕走潛意識,可以決定讓它甚麼時候來上班。


還記得潛意識上崗是幹甚麼的吧?是努力補充身體能量和心智能量的。好吧,如果白天的身體能量和心智能量並沒有消耗多少,它就會拒絕上崗。


白天的運動,主要是站立的時間,可以累積受損的細胞,大腦的邏輯思維勞動、記憶勞動以及經歷的各種信息,也都需要潛意識來整理、過濾、加工、儲存。


所以,經常活動,或者常常運動的人,會比不運動的人更需要潛意識的幫助。為甚麼走路這麼重要呢?我們知道,人的渾身上下都是穴位,腳部、頭部、手上的穴位最多。站著的時候,接觸地面的腳跟、五個腳趾與地面的接觸點,是六個最有效的催眠穴位,以大腳趾上三分之一中心為最佳的按摩穴位點,走路就相當於引誘潛意識來工作了。當然,泡泡腳也行。


看看我們的優勢祖先都在甚麼時間運動和動腦呢?他天剛亮就會出去找食物,快到晚上的時候才會回家,所以,天沒亮的時候,不適合運動和動腦;天黑了也不要劇烈運動和劇烈運動大腦了,否則潛意識就會不知所措,到了該執勤的時候,就不肯露面了。這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釋:劇烈的腦力勞動和體力運動時,大腦的溫度和體溫會上升,至少需要三個小時才能慢慢降低。如果晚上七點以後還在運動,或者劇烈用腦,那到十點鐘的時候,潛意識會覺得自己現在上崗很不合時宜。


另外,我們還可以向兒童學習睡眠的訣竅,他們的心智每天都在成長,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修復心智能量,所以會睡得很多。那麼,如果我們能抽出點兒時間來學一些新的東西,比如學學英語、開車,或者學學拉丁舞、健身操等,便都有很多新學的知識需要儲存在大腦里了,潛意識就會意識到自己任務繁重,必須按時上崗執勤了。


我們還可以通過氣味和聲音來引導潛意識上崗。想想我們的優勢基因祖先的生活環境吧,他到底是如何睡覺的呢?他住在山洞里,周圍都是野草和花香的氣味伴著他入睡,還有晚上叫個不停的小蟲子,單調而乏味地重復著同一首歌……蘋果和橘子都有濃郁的芳香氣味,切一塊或剝開之後,那氣味會對人的神經有很強的鎮靜作用,所以能誘導潛意識快些上崗。單調而重復的聲音,也能引誘潛意識前來。不過,這裡說的單調而重復的聲音和噪音不同。我們知道,雖然適應了一種噪聲後,我們就很容易在這種噪音中入睡,但是噪音太大,會影響深度睡眠的時間,所以還是應該盡量避免噪音,而只聽舒緩的音樂。


而當我們準備上床時,上床之前要注意:床、被子、枕頭是幹甚麼用的?當然是用來睡覺的了。那好,我們要一直來用它們睡覺,最好不要做別的事情。我們知道,幾個事物同時出現多次,就會形成一條中性神經鏈,如果床、被子、枕頭只和睡眠同時出現,那這三樣東西就會和睡眠等同起來。因此,我建議,不要坐在床上看書,也不要靠在床上看電視,更不要蓋著被子、倚在枕頭上吃東西,這樣做會破壞“臥具+睡眠”的神經鏈。


而且,我們還可以建立這樣的一整套儀式,每天衝完澡、換上睡衣,在固定的時間、在同一張床上、聽著同一首曲子入睡,這樣,“衝澡+睡衣+時間+臥具+曲子”便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儀式,能夠傳達給潛意識:“準備好啊,我在等你來!”


良好的睡眠者往往是“頭一挨枕頭就睡著的人”,這是因為他長期以來只讓床發揮單一睡眠的功能,形成的神經鏈牢不可破。


酒精確實有麻痹意識的作用,可以逼迫潛意識上崗,但是,酒精會導致脫水:一邊口渴,一邊尿意十足,所以,通過酒精入睡,會導致下半夜渴醒或憋醒,而且一旦醒來,就很難再入睡了,因為當初意識就不是自願交接的。


睡前三四個小時就不要吃東西了,因為消化食物是直立時的工作,潛意識不負責該部分,所以如果睡前還吃東西,潛意識就會認為,自己還不該上崗呢。


咖啡因(存在於咖啡、茶、可樂及其他碳水化合飲料中),需要六至八個小時才能排出,排完了才會犯困,所以下午兩點以後最好就不要再喝咖啡、茶、可樂和碳酸飲料了。


最後要注意的是,不要在床上思考問題,不要把情緒帶上床。情緒和思考是意識的工作,如果在床上思考問題,或者有各種情緒,那潛意識肯定不會來上班。


動用恐嚇(明天還有重要會議要開)、意志力(必須睡)的方式,都會讓意識更加勤勞地工作,讓潛意識不來上班。

導入睡眠

睡前工作做好了,那人就不太容易失眠了,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交接就會很順暢,清醒和睡眠的鞦韆就會蕩得很有節奏。但是,有時候這不是人們想要的,人們想要的不是三天以上才能形成的東西,他們想要解決的是今天晚上我睡不著,怎麼辦?這可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,而我又不願意建議你去服用安眠藥。所以,來看看催眠師到底在做甚麼吧。


催眠師要做的第一步,是把受術者的潛意識召喚出來,而不是把他的意識壓下去。


自我催眠的最大劣勢,就是你必須用自己的意識去召喚潛意識現身,而這二者是不能同時在崗的。意識活動劇烈,它自己就會非常清醒,就更招不來潛意識了;意識活動不劇烈,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召喚潛意識。這可如何是好?


所以,首先,你可以先把注意力(意識)集中在“潛意識”這個詞語上,而不是“意識”這個詞語上;然後做冥想放鬆練習,這時候最不容易放鬆的就是眼睛及眼睛周圍的肌肉,多放鬆它幾次;再次,想象一個場景,在那個場景下,你很困,大家也都很困。比如守歲的時候,大家一般一起熬夜,但一個個最後都困得要死。


1.回憶那個環境,回憶那時候的人們,還有你自己;


2.那個情境,你知道,也感受到了。你無精打采的,腦子不轉了,身體很疲倦,你看看你的身體狀態,彎腰坐著,彷彿都累得直不起腰了。但是最重要的是,你又得撐著;


3.周圍的人也都和你一樣,他們一臉木訥,神情呆滯,嘴邊流著哈喇子,彷彿坐著就睡著了一樣。


4.這時,忽然有個人打了一個哈欠,周圍的人也在陸續打哈欠,好吧,你困得不行了,你也打了一個哈欠。


5.你的眼皮很沈,根本睜不開了,你努力地想睜開它,但是它又無力地合上了。


6.終於,大家一起睡了。


好吧,如果按如此步驟順利進行的話,那麼,自我催眠最起碼能進入朦朧狀態——像白日夢和太累了時腦子發暈的狀態。這是睡眠波的入睡階段,達到這一階段即可。


你看到自己想象的片段,它們來來去去,飄忽不定,你不斷地走神,畫面一個接一個地不斷湧現,又飛快跑開,像飄飛的雪花,一片片地不知所蹤。那麼,你就任這些片段飄飛吧,它們一個個地自動出現了,又飄走了,這是關鍵。


如果這些片段瞬間消失,馬上換成另一個片段,可以肯定的是,你已經步入入睡階段了。這是注意力分散的標誌,而注意力分散就是潛意識已經被召喚出來的標誌。


如果這些片段不消失,或持續時間較長,那就說明你的意識太清醒,就要動用內在聲音繼續召喚潛意識。


我們都知道自己會有一種內在聲音(inner
voice)吧?這個內在聲音是甚麼呢?是內心獨白,由斷斷續續的片段組成,它介於意識和潛意識之間。比如我們有時候會不小心嘟囔出來的話,就是在我們頭腦模糊、潛意識和顯意識交融的時候不小心說出來的,它還像我們在做夢的時候說的那些支離破碎的夢囈。


這個內在聲音的特點是甚麼?1.語氣單調,就像母親哄孩子睡覺時候的感覺,“睡吧,寶寶,睡覺了,寶寶”,節奏舒緩、單調、枯燥、重復;2.只有破碎的片段,不超過三個字,也不表達甚麼具體的意思;3.語意模糊。


把你看到的片段,用單調的、懶洋洋的、不超過三個字的內在聲音說出你看到了甚麼,它就會消失了。


如此,潛意識被召喚出來,你已經進入朦朧狀態了。接下來的睡眠,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。


其中一定要注意一點:眼睛和眼部肌肉一定要放鬆,眼球不要轉動。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fc9c4be0102vm2m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